API接口性能测试应该关注哪些指标?
API接口做性能测试应该关注哪些指标呢,下面我们就为大家总结一下:
1、请求响应时间(TLLB)
请求响应时间指的是从客户端发起的一个请求开始,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,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,在某些工具中,响应通常会称为“TTLB”,即"Time To Last Byte",意思是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,到客户端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的响应所耗费的时间,响应时间的单位一般为“秒”或者“毫秒”。一个公式可以表示:响应时间=网络响应时间+应用程序响应时间。
(1)在1秒钟之内,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,可认为是“很不错的”;
(2)在1~2秒钟内,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,可认为是“好的”;
(3)在2~3秒钟内,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,可认为是“勉强接受的”;
(4)超过3秒就让人有点不耐烦了,用户很可能不会继续等待下去;
2、吞吐量
一次性能测试过程中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量的总和.吞吐量/传输时间,就是吞吐率。
3、TPS(transaction per second)
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的交易或者事务的数量,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。
Tps即每秒处理事务数,包括了
1)用户请求服务器;
2)服务器自己的内部处理;
3)服务器返回给用户;
这三个过程,每秒能够完成N个这三个过程,Tps也就是N;
Qps基本类似于Tps,但是不同的是,对于一个页面的一次访问,形成一个Tps;但一次页面请求,可能产生多次对服务器的请求,服务器对这些请求,就可计入“Qps”之中。
例如:访问一个页面会请求服务器3次,一次放,产生一个“T”,产生3个“Q”
4、QPS(Queries Per Second)
“每秒查询率”,是一台服务器每秒能够相应的查询次数。
]5、并发量
系统能同时处理的请求数
QPS(TPS):每秒钟request/事务 数量
并发数: 系统同时处理的request/事务数
响应时间: 一般取平均响应时间
理解了上面三个要素的意义之后,就能推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:
QPS(TPS)= 并发数/平均响应时间 或者 并发数 = QPS*平均响应时间
版权声明:本文为CSDN博主「归来少年Plus」的原创文章,遵循CC 4.0 BY-SA版权协议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原文链接:https://blog.csdn.net/weixin_41709748/article/details/109186056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