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顶部
分享到

花1亿元只为入一城,共享产品变身“价格刺客”?

互联网资讯 2022-10-12 09:44 324人浏览 0人回复
摘要

在经历了烧钱打补贴战、行业大洗牌后,共享经济赛道幸存下来的玩家们齐齐进入了大涨价阶段。曾经9毛钱能骑一周的共享电单车现在骑15分钟就要花2元;2019年28元就能体验一小时的共享按摩椅现在要花38元;曾经每小时1 ...

在经历了烧钱打补贴战、行业大洗牌后,共享经济赛道幸存下来的玩家们齐齐进入了大涨价阶段。

曾经9毛钱能骑一周的共享电单车现在骑15分钟就要花2元;2019年28元就能体验一小时的共享按摩椅现在要花38元;曾经每小时1元左右的共享充电宝,现在已经涨到4元,部分娱乐场所的单价更是高达10元/小时。

对于共享经济的集体涨价潮,从业者们给出的答案大多是共享产品成本增加。但实际上,是共享经济生意的产品服务无差异化、业务开拓过于依赖渠道,才导致过去烧钱补贴用户的模式难以为继。

形势已经发生转变。有业内知名企业仅为了拿到某旅游城市的共享电单车批文,砸了1亿元现金只为获得10年的独家投放权;在很多人流量巨大的酒吧和夜店,共享充电宝品牌一年甚至要付出上百万元的费用。

从最初依靠资本补贴完成原始积累,到共享经济成为人们生活刚需,7年多时间,共享经济经历了“过山车式”发展。现在,终于轮到企业“坐庄”,共享产品也接连成为“价格刺客”。

只是共享产品集体涨价,消费者还愿意买单吗?共享经济还能讲出新故事吗?

一、“共享刺客”

经过7年多的拼杀后,当资本退潮,ofo、小蓝单车、麻瓜出行等曾经疯狂融资的公司成为不起眼的浪花,幸存者们终于回归到正常的商业模式——涨价成为主流,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看到盈利的希望。

今年5月,刚刚结束假期的95后共享经济忠实用户邵帅发现,在中关村大街附近商场里的共享按摩椅也涨价了。在这之前,他已经先后经历过共享充电宝和共享电单车的涨价。

2019年,邵帅在中关村大街某餐厅等位时,偶然看到旁边有共享按摩椅摆放,出于好奇就体验了一次。彼时,花费18元就能体验半小时的全身SAP,28元就能体验一小时,这让邵帅瞬间感觉“真香”。

“性价比挺高。”邵帅因为平时的工作需要一直坐在电脑前,肩颈不舒服是常有的事情。为此,他曾经在网上购买过简易的按摩椅和按摩枕,但按摩效果并不好,现在已经扔在角落里吃灰。

等到身体实在忍受不住,他会到附近找人按摩,让师傅调理一下,“但我一个月只会去一次,因为按摩师傅总是用尽全身力气给我按,还特意强调了一下,不用力气按不透。虽然这样的按摩之后全身确实通透了,但每次按完都要疼上好几天。”

而体验完共享按摩椅却能让他全程全身放松,因此,他每月都会去商场里体验一两次,是共享按摩椅的忠实用户。

“现在按摩椅的价格已经涨到23.8元半小时,38元一小时了。而这不是个例。”邵帅告诉「创业最前线」,他问过在门头沟的朋友,附近共享按摩椅的价格同样涨价了,从前10元左右按20分钟现在要14元。

从前只需花上9.9元,就能买一个机器“技师”给自己上钟、体验一次全身SPA的日子,一去不复返了。

这一体验也从共享电单车行业消失。

居住在河北固安的张倩向「创业最前线」表示,她记得2020年下半年,随着滴滴青桔、哈啰、美团等巨头与众多小玩家争相进场厮杀,当年在共享单车赛道发生的“彩虹大战”,在共享电单车行业重现,公司们推出9毛钱骑一周电单车等活动来抢夺市场。

但很快,随着多数城市出于政策以及安全的考量对共享电单车设限后,共享电单车也开始涨价。比如哈啰电单车的收费标准变成2元/15分钟。

“我最近就被哈啰电单车‘刺伤’了。我和老公都只骑了15分钟39秒,各被收费4元。”张倩表示,她当时在县城逛街,只有两三公里的路程,本来觉得两人骑电单车会便宜一些。但路上多等了两个红灯,加上电单车限速,就都超过15分钟,“两个人花了8元,比打车还贵。”

花1亿元只为入一城,共享产品变身“价格刺客”?

图 / 张倩的电单车收费情况

共享充电宝的涨价则更早也更频繁。2018年,各主流品牌共享充电宝每小时租金大多在1元左右,2020年下半年起,收费标准普遍提高到3元。如今,这一标准普遍提高到4元,个别娱乐场所的单价更是高达10元/小时。

最近,在望京小街用餐的刘凡在店内借了一个共享充电宝,等吃完归还时,显示用时1小时3分钟,收费6元。根据计价规则,哪怕只超时1秒,也要按30分钟内收费。

花1亿元只为入一城,共享产品变身“价格刺客”?

图 / 刘凡的缴费截图

各大共享品牌开始不约而同地加入涨价队伍。

二、成本增加,困于渠道

对于共享经济的集体涨价潮,从业者们普遍认为是共享产品成本增加导致。

比如哈啰单车和美团单车在公告中均表示,涨价原因在于硬件和运维成本的增加。而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发布的数据,今年第一季度自行车上游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超10%。哈啰方面也曾透露,哈啰单车最新的3.0版本每辆车成本约700-900元,日均折旧成本0.6元。

美克生能源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吕元桃向「创业最前线」透露,此前,一辆共享电单车成本大约在2000-3000元。而现在,从业者们为了取悦消费者,不仅要配置安全头盔,还要在车型设计上采用更多塑料外观部件且符合人体工学,使一辆共享电单车成本涨到3000-4000元。

同时,锂电池的成本和损失率也很高,一般续航70公里的电池价格在1000元左右。而高昂的成本和锂电池更换成本需要企业前期投入,再加上日常的运营和维护,更进一步推高了企业投入成本。

但追根究底,共享经济集体涨价的关键原因,还是在于共享产品对于渠道的高依赖性。

共享产品都具有一定应急属性。以共享充电宝为例,当用户手机没电时,谁家共享充电宝离得近,用户就用哪家产品,共享电单车、共享单车和共享按摩椅等亦然,并没有绝对的用户忠诚度。

因此,共享赛道的竞争,本质上是商户点位和城市渠道的竞争。而这些点位之争又从来都是最难拓展和突破的。

吕元桃表示,如今共享电单车行业已经很难在融资和规模化的扩充上获得突破。主要原因是受政策、环境等多维度影响,不同城市对共享电单车态度不一。这也更要求企业具有本地化资源,尤其是能够获得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许可。

“早期,共享电单车的投放不是问题,当时大家觉得主要瓶颈是资金,但从2020年开始,批文成了这个行业最大的瓶颈。”吕元桃告诉「创业最前线」,企业为了争夺城市的批文,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。

“前段时间,有业内知名企业仅为了拿到某旅游城市的‘入场券’(共享电单车批文),为获得10年的独家投放权承担过亿管理费用,俗称批文费用。”吕元桃透露,随着各城市对共享电单车的投放管理不断加强,没有获得批文的共享电单车平台会被陆续清退,渠道门槛进一步提高。

共享充电宝们也同样困于渠道。

此前就有代理商向「创业最前线」透露,为将机器放进一家餐厅,不仅要托关系,还要承诺7成收益给商家;有企业要给酒店按时交租金,才得以将产品放在餐厅中醒目的位置;甚至有地推人员为让机器进入人流量大的娱乐场所,不惜砸上万元。

有观察人士甚至表示,在很多人流量巨大的酒吧和夜店,共享充电宝品牌一年甚至要付出上百万元的费用。

许多共享按摩椅商家进驻商场也需要分成,但如果共享按摩椅商家的盈利不理想,则随时有被清退的可能。

“我之前一直去的一家共享按摩椅店,虽然客流量还行,但今年3月还是换成了另一家盈利更好的游戏类品牌。”位于门头沟的消费者说道。

产品服务无差异化,在成本不断推高的背景之下,共享生意成于渠道,最终也困于渠道。

三、共享之外

随着越来越多用户形成了产品依赖,对共享产品而言,价格是重要的,但涨价不能成为唯一的“救命稻草”。

事实上,共享经济玩家们的打法已经不只局限于“共享”,并开始不断尝试新的盈利点。

一直关注共享按摩椅的媒体人王梓也表示,目前已经有一些共享按摩椅玩家,依靠广告模式或者卖周边产品以及按摩椅等方式盈利,“比如乐摩吧、摩摩哒那样,在电商平台上,它们不仅出售按摩椅,还有筋膜枪、颈部按摩器等相关健身、健康类产品。”

王梓透露,在此之前,共享按摩椅从业者并不看重线下用户的使用费收入,因为线下投放的按摩椅更多是被当作体验与导流入口,然后引导顾客由租到买,“但是这种模式完成的情况一般,买的人并不多,主要也是因为价格,电商平台上2000多元的按摩椅那么多,消费者更看重价格因素。”

邵帅也表示,其实他体验过共享按摩椅之后也产生过购买的想法,但当时看的乐摩吧需要10000多元,“一般按摩椅的价格只要2000多元,价格差了5倍,再加上我是在北京租房,就劝退我了。”

不过,邵帅也计划好,等之后买房一定要买一个按摩椅,“现在共享按摩椅品牌的按摩椅价格已经没那么高,前几天活动只要5000多元,希望等我买时还有这个价格。”

而哈啰出行也不单纯做共享平台,反而发展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,除了最基础的网约车、租车服务外,还有买电动车、订票、订酒店、宠物等功能。今年8月,哈啰还入局了线上婚恋交友业务。

花1亿元只为入一城,共享产品变身“价格刺客”?

图 / 哈啰“跨界”新业务

相比其他共享经济模式,共享电单车是最不担心盈利的赛道,但品牌想要做到上市反而最难。

吕元桃给「创业最前线」算了一笔账,如今一台共享电单车的流水只算20元,有1万辆车1天流水就能达到20万元,“现金流充裕,一年回本完全没问题,实际上共享电单车的使用目标还是3-5年,完全是躺着赚钱。”

在他看来,只将共享电单车当做生意来说相当性感。不过,共享电单车也仅限于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生意,毕竟要获得投放许可越来越难。换句话说,现在不是企业有钱就能够投放,而是既要有钱,还要有政府资源。

而其他共享经济赛道已经跑出上市企业。比如怪兽充电在2021年就已经上市,小电科技也在冲击上市。

从业者们正在寻找新的出路。吕元桃觉得,共享电单车行业想要拿到投放许可越来越难,想要去更大的舞台,就要做出新的改变。

他觉得,随着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,储能、能源数字化、能源安全将是一个值得长期投入和具有价值投资属性的领域。于是,他在今年5月离开了电动车出行服务提供商“蜜步科技”,创建了美克生能源,主要为共享电单车企业提供“规范投放+安全运营”的一体化解决方案。

显然,共享经济从业者们想要把故事继续讲下去,不仅需要公司们思考如何形成差异化,也要沉淀出自身的业务壁垒,多元化商业模式的扩充和创新更加重要。

如今,虽然昔日参赛者还在战场上的并不多,但新的故事仍在上演。

本文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!

热门问答
达内教育:成立于2002年。致力于面向IT互联网行业,培养软件开发工程师、测试工程师、系统管理员、智能硬件工程师、UI设计师、网络营销、会计等职场人才 达内使命:缔造年轻人的中国梦、缔造达内员工的中国梦 达内愿景:做管理一流的教育公司
  • 商务合作

  • Powered by Discuz! X3.4 | Copyright © 2002-2024, 达内教育 Tedu.cn
  • 京ICP备08000853号-56 |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