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顶部
分享到

下行的「购买力」,上行的「购物欲」?

互联网资讯 2022-11-7 09:30 273人浏览 0人回复
摘要

「花」还是「不花」?大部分时候,这是关于钱的数学问题,但有时,它反而更像一个玄学话题。同样玄学的,是疫情反复下「普通消费者」对于消费的取舍。如果说,通常拿了钱看也不看的人,他们会很快花光。那么,与之相 ...

「花」还是「不花」?大部分时候,这是关于钱的数学问题,但有时,它反而更像一个玄学话题。

同样玄学的,是疫情反复下「普通消费者」对于消费的取舍。

如果说,通常拿了钱看也不看的人,他们会很快花光。那么,与之相比,我们是「更为理性而又不缺感性的」。因为,我们会「看一眼」,然后在「花光后无比心痛」。

这就引出了一个矛盾的问题——为什么明明大家都在「哭穷」,但似乎花的钱比以往更多了?

「哭穷」是有原因的,毕竟从「动态清零」到地方政府的「动不动就清零」的双重暴击下,股市、楼市都不好过。

要知道,作为一个「普通消费者」在发工资后额外幸福感的来源在于——「股票涨了」和「中了彩票」。而前者显然与整体消费能力的提振关联性更强。

所以,在不得不用「内循环」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情况,我们为什么还更愿意花钱了?

在可计量的「购买力」之外,不可计量的「购物欲」似乎可以给出一些合理的解释。

在回正这个观点之前,作为「普通消费者」我们不妨抛出两个疑问——「我们对什么的购物欲下降了?」、「我们又对什么的购物欲上升了?」。

很显然,在「购买力」缩水——每个月我们到手的钱少了之后,大部分人将放弃对「能取悦自己但占不了啥便宜」的消费行为的投入。比如:没有优惠券的星巴克、要加6块钱打包费的外卖。

那么,我们更愿意在哪花钱了呢?答案是:「能取悦自己,还能占便宜」的消费行为。比如:李佳琦直播间的超低价抢购、2块钱的公园年卡。

说到底,「取悦自己」是决定「购物欲」的核心因素。我们总希望花尽可能少的钱,让自己看起来过得很好。

再过度解读一番,「消费」本质上也是「逐利」的,只是消费者逐的利,是与卖方博弈后所获得的心理差额和精神愉悦。

这就够了。

在内卷、精神内耗迫使当代年轻人走向「低欲望」的趋势下,「取悦自己」便是我们在「习得性无助」后仿佛还能对周边世界做出改变的一丁点儿情绪的火花。

国家、GDP、大环境….这些「大词」本就是我们这些「普通消费者」无法扭转的,甚至是人生、家庭、生活这些「中词」我们都难以掌控。因此,「当下的取悦」难道不就是让「购物欲」充沛的全部动力?

进一步来看,与「口红效应」相佐证,在当代的消费环境下,助长「购物欲」的是内循环不动的库存积压,这也就带来了「低价效应」——现在有没有用不重要,但只要是全网最低,就值要买。

美妆品类是个典型例子。

在大牌美妆库仓积压的情况下,「直播电商」正在成为倾销工具,只是它的娱乐性更浓了。而在与大牌博弈后,我们还能「捡漏」——这显然是「体面生活」与我们的双向奔赴。

这也意味着,双11、618,哪怕是非节促期,我们被一场场消费盛宴所裹挟似乎也就不难理解。

存在先于本质。

购买力不济的事实,最终必须让步于购买欲。在经济数字的「存在」背后,我们作为一个个有情绪的数字,不也正是另一种本质吗?

本文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!

热门问答
达内教育:成立于2002年。致力于面向IT互联网行业,培养软件开发工程师、测试工程师、系统管理员、智能硬件工程师、UI设计师、网络营销、会计等职场人才 达内使命:缔造年轻人的中国梦、缔造达内员工的中国梦 达内愿景:做管理一流的教育公司
  • 商务合作

  • Powered by Discuz! X3.4 | Copyright © 2002-2024, 达内教育 Tedu.cn
  • 京ICP备08000853号-56 |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