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顶部
分享到

从西瓜条到小黄人,短视频特效带来了什么

互联网资讯 2022-11-22 09:15 273人浏览 0人回复
摘要

打开短视频APP,以抖音为例,你可能经常能刷到一些“西瓜条”“小黄人”,一些内容甚至能达到百万点赞。而打开一些视频剪辑软件,你会发现,它提供给到用户大量的简单素材,且剪辑方式也在不断的“低成本”化,让更 ...

打开短视频APP,以抖音为例,你可能经常能刷到一些“西瓜条”“小黄人”,一些内容甚至能达到百万点赞。

而打开一些视频剪辑软件,你会发现,它提供给到用户大量的简单素材,且剪辑方式也在不断的“低成本”化,让更多感兴趣的用户,几分钟就可以剪辑完一个短视频。

这便引发了对于内容创作的思考,这篇文章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,阐述平台背景下,工具和特效对于内容创作的意义。

一、内容创作的多样性

在如今各个内容平台兴起的时代,内容的呈现形式也逐渐趋于多样化。

一些文字表达为主的平台,不断探索内容视频化,推动创作者发布视频。而一些视频呈现为主的平台,也没有忽略图文的魅力。以抖音为例,前阶段传达了“未来一年将完善图文等多元新内容的建设”的信息。

来源抖音公众号

除去图文+视频两种内容形式,还有播客,广播剧等音频类内容,这部分内容一样有着对应的受众,且内容的呈现形式并非完全独立,而是存在交叉。

那么内容创作的多样性,对于创作者和用户来说有哪些好处呢?

1. 基于创作者层面

部分创作者对于内容的创作方式有着自身的偏好,平台对于多样化内容形式的扶持,给了他们更多的曝光机会,举例来说:

小陈擅长输出文案,不擅长拍视频,原来一直在图文平台上专心写文章,后来发现一些短视频平台也在扶持图文,入驻后也收获了一些粉丝。

小茗热衷于配音,之前习惯在音频网站接单,但是比较局限,后来发现短视频平台有许多合拍配音的内容,尝试之后,在短视频平台也接到了音频的单子。

正如上文所言,平台的迭代转变,让更多不同类别的创作者看到扎根的可能性。

2. 基于用户层面

1)用户搜索更为多样化

当用户想在抖音上搜索一个问题,例如,新手如何学习短视频运营,选择全网搜索,界面上便会呈现视频/图文等形式的内容。

当用户想要快速浏览大致内容时,可以点击图文板块进行了解。

当用户想要观察具体的操作教程时,可以点击视频板块进行观看。

平台承接创作者产出的内容后,通过运营/技术等手段,将其聚合到对应的关键词下,用于衔接用户的搜索,使得用户和创作者之间双向建立联系。

2)用户互动更为多样化

以抖音为例,来看下下述两个场景。

场景一:用户看到一个视频很有共鸣的时候,会做什么?

他可能会点赞,会评论,会转发。

当合拍功能出现之后,针对有共鸣的内容,用户可以选择和创作者一起合拍,区别于评论区里的图文,合拍使得互动的效果整体更上了一层楼,有时候还可以大大拉升内容的流量。

以近期火热的“咖啡你冲不冲”合拍挑战为例,随着合拍的用户越来越多,间接拉升了“咖啡”的关键词指数。

来源巨量算数

换个角度思考,目前合拍功能主要用于用户A与用户B之间的合拍,假设之后平台推出多人合拍的功能呢?

根据近期的观察,发现有不少创作者手动制作了这样的“合拍视频”,即将多个有关联性视频剪辑在一起,让用户仿佛在看一部连续剧。这不仅是对于内容流畅度/衔接性等更高一层的考验,也可能带来新一波的热度。

场景二:用户在评论区提问后,创作者会做什么?

部分创作者选择在评论区用一大段文字去解释,而回复了之后,可能也只有那一层评论留过言的用户会关注到。

而现在,创作者可以选择用视频的形式回复评论,不仅提问的用户会关注到,新视频更是带来新的一波流量,提升互动效率。

总结来说,当创作者和用户都熟悉了图文/视频等多种内容创作形式之后,多类型内容之间的交互,也使得流量匹配更为精准和便捷。

二、工具的低成本操作

前文提了多样化的内容创作形式,那针对普通的用户,如果想要成为一名短视频创作者,可能会遇到一系列问题,例如画面比例,配音,关键帧等。

这个时候,如果视频剪辑的工具可以提前预想到用户的问题,将一些用户的问题通过线上功能的形式得以解决,那么会极大的提升用户的创作兴趣。

以目前在体验的一款短视频剪辑工具,剪映为例,它将一些剪辑的基本问题通过线上功能的形式得以解决,节约了对应的创作成本,参考下述几点:

1.音频板块,可以让用户针对视频本身的风格选择合适的音乐,例如“卡点”“旅行”等,针对用户导入的视频,可以直接选择“提取音乐”,让用户对于选择配乐这个层面上有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。

来源剪映

2.素材板块,为用户提供“片头”“片尾”“空镜头”“转场片段”等多段素材内容,当新手尝试操作的时候,几段素材搭配文字,就可以生成一个完整的素材。

来源剪映

除去工具本身为用户降低短视频制作的成本,另一方面,工具也可以实现与平台联动的效果,互相带来更精准的流量。

当我打开剪映的时候,最上方便会显示近期进行中的活动,用户可以选择合适的活动投稿,并且经常会在剪映中收到一些消息提示,告知有哪些剪辑素材上线,引导用户前去抖音发布。

来源剪映

当一个短视频平台逐渐火爆,那么他的上游业务便是短视频制作,所以许多短视频平台会研发这样一个剪辑工具,来和自身更好的联动。而下游业务,例如内容变现,也将是短视频平台考虑的重中之重,例如抖音的合作变现,许多都走的是星图。

工具承接的是短视频制作需求,平台承接的短视频流量需求,变现流程内嵌于平台,使得创作者与平台的关系更加紧密。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,例如平台上会对一些工具的问题进行推流,而用户使用工具时,工具也会对变现流程和平台活动进行引流,整体都属于平台体系下的生态,构成一个闭环。

平台外,用户使用工具进行创作,那么平台内,用户有无可以直接创作的途径呢?

本文的第三板块,来聊一聊特效。

三、特效成为大众表达的途径

“超长西瓜”这一特效在抖音的使用用户人数,截至目前,已经超过1000万人使用。这个特效下,出现了多个百万点赞的视频,从“宝宝瓜”到各种“剧情/场景设定”,西瓜条一直频繁出现在我的抖音下滑界面中。

来源抖音

而近期,又出现许多新奇好玩的特效,极大的降低了短视频的制作门槛,带动了一系列话题的热度。

从特效的制作到带来的意义,特效,正逐渐成为大众表达的途径。

1. 特效的制作

之前,我对于特效的印象更多是停留在2D层面,例如妆容,贴纸等,随着西瓜条等一系列特效的产生,特效逐渐有了立体感,甚至开始有了场景感。

目前通过浏览官方的特效制作流程,发现特效的学习制作主要分为像素学习和像素专业版学习,对于2D和3D都有对应的知识讲解,整体仍需要创作者本身拥有一定的设计能力。

2. 特效的内容方向和意义

关于特效,我在抖音刷到了以下几类内容方向。

方向一:用户使用特效

方向二:创作者引导大家使用特效

方向三:创作者教大家如何做特效(围绕“特效到底是如何制作出来的”和“做一款爆款特效可以有多少收益”等话题展开)

这几个内容方向,每一个都给特效这个概念本身带来了更多的流量,以方向一,用户使用特效为例,在抖音已经衍生了多种创作形式,那么它具体呈现的形式是怎样的呢?

3. 特效的类别与联动

目前特效研究下来,我总结了以下5类特效的类型,并发现了对应的组合形式。

1)特效的类别

a.测试类

举例来说,通过特效中选项的滑动来判断今天吃什么,今天去哪玩,最终选项的生成可以是系统自动停止,也可以是用户通过操作来主动选出偏好的选项。

b.场景类

直接搭建一个场景,这类特效中我看到小黄人特效比较多,通过不同神情,不同动作的小黄人表情,用户可以选择当下最符合心境的一个,例如闲聊的时候可以使用吃东西的小黄人,紧张的时候可以使用跑着的小黄人。

基于个人想法,能够感受到近期的特效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黄人特效,用运营的思维对其进行拆解,其实也是一种行业的趋势,相较于长西瓜这一特定名词带来的特效创新后,小黄人特效,给了创作者更多的发挥空间,它像是一个基本的素材(以人为主体),上面可以不断叠加灵感,赋予更多可能性。

c.动态类

这里的动态指,当用户打开特效,用户什么都没有做,整个视频就是动态的,就如同上述的小黄人,本身就是移动的元素状态,极大的降低了用户的创作成本。

这个时候,视频的核心便从特效转移到了视频对应的文案上面,用一个文案激发用户的评论等操作,特效更多是为了渲染氛围,增加视频的趣味性。

d.游戏类

游戏类特效相对动态类,一个明显的区别便是需要用户去人为的进行操作,例如控制特效从一端移动到另一侧等,算是一个简单的互动小游戏,调动用户的参与感,使用户对其持有期待。

e.美化类

美化类特效是我记忆中最开始特效的样子,跟一些美颜相机的贴纸和滤镜相同,整体起到视频内容更完善的作用,这类特效目前依旧还是有不少,甚至有许多新出现的特效都会叠加美化特效的元素。

2)特效的联动

a.文案联动

近期长西瓜条的特效在剧情演绎的方面,有着大量的热度,在抖音话题 #西瓜演技 中,内容的格式普遍都是西瓜特效+视频中文案介绍,然后创作者根据文案进行剧情演绎。

同类型的文案,在短期内可以拥有大量的西瓜特效跟拍,为了看对应的剧情演绎,部分用户纷纷跑去看长西瓜条的创作,即”剧情演绎“已经成为长西瓜条的一个特色板块。

其中,“给暗卫一个眼神”话题下,许多创作者使用西瓜条特效进行剧情演绎,该话题在抖音已有千万播放。

来源抖音

b.BGM联动

轻松的特效搭配轻松的BGM,这个不仅适用于特效,也适用于视频整体的风格,之所以这里提到BGM联动,是因为之前刷到一个游戏类特效,有用户在评论里提到,搭配XXXBGM的节奏进行操作可以轻松通关,引起一些感兴趣的用户特意去进行了尝试。

另一类便是场景类特效,除了搭配视频中的文案描述,不少视频直接搭配统一的音效视频。相当于多个视频下,特效画面是相似的,采用的音效是相似的,不同的大多是视频的主题和评论区的留言。

这便引发了一些思考,基于特效这个角度,创作者的一些属性被弱化,用户很难辨别出,这一次刷到觉得可爱的小黄人,下一次还能不能认出来。

但不可否认的是,创新型特效的出现,大大的降低了创作成本,创作成本的降低,间接带动了更多的用户选择成为创作者,更多的创作者选择开启另一种表达形式。

用多元维度去看待特效,用运营的思维去分析特效的火爆,特效,逐渐成为大众表达的一个途径。

提示:平台文章内容为个人当前观点,基于行业更新变迁/个人想法迭代等多重因素,不构成决策~

本文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!

热门问答
达内教育:成立于2002年。致力于面向IT互联网行业,培养软件开发工程师、测试工程师、系统管理员、智能硬件工程师、UI设计师、网络营销、会计等职场人才 达内使命:缔造年轻人的中国梦、缔造达内员工的中国梦 达内愿景:做管理一流的教育公司
  • 商务合作

  • Powered by Discuz! X3.4 | Copyright © 2002-2024, 达内教育 Tedu.cn
  • 京ICP备08000853号-56 |网站地图